養老投資
嘉實將養老金業務定位為長期戰略業務,深度涉足包括主權財富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業/職業年金、養老目標基金在內的三大養老業務 養老投資主頁 |
---|
了解公募基金的發展史,可以從公募基金產品的進階變化史來觀察。
回顧一家公募機構的發展歷程,透過產品亦是窺見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進程與成果的縮影。而以基金產品為紐帶,連接起基金持有人、管理人、托管人及市場監管部門在內的所有參與者,共同見證了公募基金行業逐步走上規范和快速發展的道路。
作為公募“老十家”之一,嘉實基金一直站在關鍵時點與時代潮流同行,通過基于客戶需求的產品開放與薪火相傳的投研努力,力爭讓每一位投資人能分享到經濟發展的紅利的同時,也是為行業的發展留下了有跡可循的足跡。
時代的阿爾法:主動權益基金的發展蹤跡
隨著中國證券市場規模的擴大和居民理財需求的增長,1997年11月證監會頒布《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為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基金行業的發展拉開了序幕。 此后的2年間,國內第一批基金公司相繼成立,1999年3月25日,嘉實基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真正參與到這個嶄新的行業從無到有的墾荒過程,也就是后來江湖常說的“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1999年4月8日成立的基金泰和是嘉實發行的第一只公募基金,也是市場最早一批封閉式基金之一,并于2014年順應主流轉型為開放式基金,并更名為“嘉實泰和”,此后經歷多輪牛熊轉換,根據2014年基金中報披露數據,15年封閉期間,基金泰和累計凈值上漲達926.78%,超越同期上證綜指漲幅856.70個百分點。嘉實泰和自2014年封轉開以來累計收益回報為399.41%,同期業績比較基準104.05%,此為“嘉實長子”的成長足跡。 嘉實泰和基金2014年4月封轉開以來凈值走勢 數據來源:基金定期報告。2014-2021年凈值增長率分別為21.35%、55.97%、-0.69%、26.98%、-23.57%、70.57%、-6.98%,同期業績比較基準分別為42.84%、7.44%、-6.63%、15.14%、-16.74%、26.16%、20.29%、-2.12%。注:2014年數據為2014年4月4日至12月31日。其中,張弢自2014.4.4封轉開以來擔任嘉實泰和基金經理,管理至2014.12.30;基金經理王漢博任職期間為2014.11.26-2016.3.10;歸凱自2016.3.10擔任嘉實泰和基金經理至今。 2000年10月8日,證監會《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試點辦法》的出臺,開啟了基金行業新的發展時期,也奠定了公募基金賴以健康發展的基礎。以產品模式為驅動,基金公司逐漸由封閉式轉為開放式管理,行業在發展中規范,更是基金行業管理和經營理念的一次跨越。 2002年11月5日,嘉實成長收益正式發行,是嘉實試點開放式基金的試金石,也是公司出品的第一只開放式基金,嘉實成長收益回報A自成立以來截至2021年末業績為1495.55%,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138.34%。 數據來源: wind,基金定期報告。嘉實成長收益歷年基金經理如下:1. 竇玉明:2002年11月5日-2004年8月10日,2. 孫林:2003年1月24日-2007年4月17日,3. 劉志強:2006年11月23日-2008年7月21日,4.劉天君:2007年4月17日-2009年7月14日,2010年11月5日-2013年6月7日,5. 徐晨光:2009年7月4日-2010年11月5日,6. 任競輝:2012年12月17日-2013年6月19日,7.謝澤林:2015年12月31日-2017年7月18日,8. 邵秋濤:2013年6月7日-2019年11月19日,9.胡濤:2019年11月19日至今。從2010年到2021年各年度的凈值收益和基準收益分別是:1.29%/-14.46%,-15.51%/-21.64%,9.92%/3.12%,28.31%/-7.09%,18.88%/53.06%,66.86%/9.29%,-9.06%/-12.28%,17.25%/7.91%,-25.50%/-25.47%,14.87%/23.79%,68.92%/13.91%,-7.07%/4.78%。 2003年7月9日,嘉實一舉創新推出嘉實穩健、嘉實增長和嘉實債券三只產品,為嘉實開放式產品注入了新的血脈,后來逐步成為滿足不同客戶風險偏好需求的旗艦品類。其中,嘉實債券是公司推出的第一只債券型基金,而嘉實增長從成立至2021年末總收益達2733.52%,同期業績比較基準617.34%。 數據來源:基金定期報告,嘉實增長歷任基金經理:劉欣2003/7/9-2004/8/10,邵健2004/4/6-2015/7/8,張弢2009/1/16-2010/6/8,董理2015/7/8-2016/7/22,劉美玲2015/12/31-2017/11/18,季文華2017/11/18-2018/12/4,歸凱2018/12/4至今。近五年業績及比較基準2016(-7.80%/-9.54%), 2017(3.13%/-6.32%), 2018(-10.85%/-18.81%), 2019(52.23%/18.03%), 2020(65.67%/15.77%), 2021(-2.84%/13.31%) 。 隨著公募市場的擴容,開放式基金漸成主流,2004年4月1日,嘉實服務增值行業作為公司首只靈活配置型產品順勢而生,自成立以來截至2021年末收益回報957%,同期業績比較基準331%。 數據來源:基金定期報告,嘉實服務增值行業歷任基金經理:徐軼2004/4/1-2006/12/22,孫林2005/6/10-2007/4/17,黨開宇2006/12/22-2008/3/20,陳勤2008/3/20-2015/3/12,焦云2015/3/12-2017/11/23,李帥2017/11/23-2019/11/19,常蓁2019/11/19至今,牛歌2022/3/1至今。近五年業績及比較基準2017(2.91%/16.89%), 2018(-30.50%/-19.05%), 2019(35.41%/29.45%), 2020(61.77%/22.51%), 2021(-4.22%/-2.86%) 。 2004年10月28日,《證券投資基金法》審議通過,自此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業走上更快的發展軌道。此后十年間,嘉實積極響應市場變化發起十余只主動權益類開放式基金,這些產品不僅奠定了嘉實在權益市場中的江湖地位,也為公司推出一系列優質產品樹立了標桿性的典范。 而在價值風格領域,成立于2010年6月7日的嘉實價值優勢近十年來收益回報288.67%,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81.03%,已經成為嘉實價值風格最早布局的產品。2016年嘉實推出嘉實滬港深精選和2017年嘉實滬港深回報的推出,嘉實搭乘上深港通的時代快車,為投資者港股打開了投資通道。 數據來源:基金定期報告,嘉實價值優勢歷任基金經理:陳勤2010/6/7-2014/11/26,顧義河2012/10/10-2014/11/26,霍琳琳2014/11/26-2017/11/14,譚麗自2017/11/14管理。近五年業績及比較基準2017(23.88%/20.65%), 2018(-11.86%/-23.92%), 2019(39.64%/34.40%), 2020(61.32%/26.07%), 2021(2.25%/-4.67%) 。 繼嘉實泰和之后,成長風格亦有諸多后起之秀。為響應低碳經濟,嘉實基金于2015年底成立的嘉實環保低碳截至2021年末收益率為306.30%,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92.54%;成立于2016年2月4日的嘉實智能汽車,是國內首只智能汽車主題基金,截至2021年末收益率達345.50%,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74.18%;再比如,2017年3月16日隨著嘉實新能源新材料的宣告成立,站上了新能源的時代風口。 數據來源:基金定期報告,嘉實環保低碳歷任基金經理:李化松2015/12/30-2018/3/21,姚志鵬2018/3/21-至今擔任嘉實環保低碳基金經理。近五年業績及比較基準2017(33.13%/15.80%),2018(-32.95%/-27.99%),2019(53.37%/-19.07%),2020(53.37%/62.57%)、2021(19.22%/37.55%)。 嘉實智能汽車歷任基金經理:柏重波2016/2/4-2018/3/20,姚志鵬自2016年4月30日起至今。近五年業績及比較基準2017(20.16%/0.33%),2018(-24.83%/-25.07%),2019(65.63%/-17.37%),2020(93.19%/40.67%)、2021(23.85%17.54%)。 在均衡風格,亦有嘉實策略混合和嘉實優化紅利等多只產品,為投資者提供了股債靈活配比的產品之選。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行業賽道主題基金登上時代的舞臺。從2014年嘉實醫療保健到2015年嘉實新消費的探路,2016年相繼推出嘉實農業產業和嘉實物流產業,2017年從嘉實前沿科技到嘉實醫藥健康,2018年從嘉實資源精選到2019年嘉實消費精選,再到2020年嘉實基礎產業的推出,嘉實基金逐步形成了科技、大消費、大健康、先進制造四大主題賽道,通過績優產品排兵布陣,滿足市場日益增長的分享中國經濟紅利的配置需求。 貝塔的魅力:嘉實被動投資探路先鋒 時間回到2005年,這一年也是證券市場被動投資發展的元年。2005年4月8日,國內第一只跨市場指數——滬深300指數正式誕生,緊隨其后,全市場首只跟蹤滬深300的嘉實滬深300ETF聯接指數基金在四個月后正式成立,這不僅開創了嘉實基金指數基金的先河,更是奠定了公司在被動指數投資領域的市場領先定位。 此后,隨著滬深300指數產品的不斷豐富完善,嘉實基金創造了數個"第一":從國內首只跟蹤滬深300的指數基金,到深交所上市的首只滬深300ETF,深交所首批滬深300 ETF期權產品等。再到以滬深300指數作為參照的指數增強基金嘉實滬深300指數研究增強,以及Smart beta類產品嘉實滬深300紅利低波動ETF,共同組成了嘉實基金布局滬深300的"五種武器"。 伴隨資本市場結構化的趨勢,聚焦與前瞻布局同樣成為被動投資的重頭戲。伴隨著滬港通、深港通互聯互通機制的建立,嘉實多只產品搶占市場“第一”,H股50ETF是第一個深港互聯互通ETF,嘉實港股通新經濟指數LOF是目前唯一的場外港通股被動指數產品,嘉實中證滬港深互聯網ETF是全市場首批滬港深模式ETF。 為了把握產業投資機遇,嘉實近年來致力于為投資人提供布局細分產業的投資工具,在行業指數覆蓋新能源、科技制造、周期、金融地產和醫藥消費等方面,并深受投資者認可。嘉實中證稀土產業ETF、嘉實中證稀有金屬主題ETF、嘉實中證軟件服務ETF均在同類產品中全市場占據重要地位。近日剛結束募集的嘉實綠色電力ETF即將上市,將是全市場首只布局綠色電力產業機遇的被動型產品。4月15日,嘉實上證科創板新一代信息技術ETF正式獲批,首批科創板行業主題ETF僅有2家機構獲準,嘉實位列其一。 發展至今,嘉實基金在權益方面已覆蓋精品股票、基石固收、Smart Beta與量化投資、海外投資與資產配置五大投資能力。 勇立潮頭的創新:產品體系全面開花 時間再次回到2005年,這一年是貨幣基金的元年,作為我國金融市場的創新工具,以其風險低、收益穩健和流動性好的特點,有效滿足了機構投資者的短期資金配置需求,嘉實貨幣應運而生。自此,初步構建起了嘉實在貨幣基金、債券基金、混合基金和股票基金健全完善的產品體系。 數據來源:定期報告 截止時間 2021年末,本基金自成立凈值增長率超業績基準25% 也正是敏銳地把握住這一市場需求,嘉實基金于2006年4月26日推出全市場首只短期純債基金——嘉實超短債,填補了公募市場上短期債券品類的空白。運行16年以來,截至2021年末,嘉實超短債C累計超收益68.01%,同期業績比較基準42.75%,累計分紅156次,分紅總額18.27億元,在短期純債型基金中位居首位,一以貫之以低波動性、分紅多的特點給投資者帶來良好的持有體驗。 數據來源:基金公告,定期報告。2017~2021年,嘉實超短債每個會計年度業績分別為3.88%、5.24%、3.20%、2.31%和2.43%,同期業績基準均為1.50%。歷任基金經理:李金燦2019/05/2至今,李瞳2017/5/24至2022/03/29,魏莉自2009/01/26到2017/05/24,吳洪堅自2006/10/28到2010/03/11,郭林軍自2006/04/26-2007/12/28。嘉實超短債A類份額于2021年6月24日新設,截至2021年末凈值增長1.35%,業績比較基準上漲0.78%。 2005年證監會發布了《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證券投資管理試行辦法》,開啟了公募行業全球投資的時代,嘉實基金獲得首批QDII資格,并順勢推出了首批QDII基金。 相較于海外市場成熟的另類基金,國內起步較晚,嘉實再次扛起了創新的大旗,2011年8月4日嘉實黃金QDII的問世,成為首批以黃金QDII探路另類投資最先“吃螃蟹的人”。 2013年新《證券投資基金》實施后,允許發展公募另類基金,此后幾年間,嘉實全球房地產QDII、嘉實原油QDII等另類投資基金先后成立,嘉實緊跟市場發展步伐,持續健全自身產品體系,走在行業前列。 2013年6月,嘉實美國成長QDII的發行,成為全市場首只以人民幣和美元現匯雙幣種投資美股的QDII基金,為投資者掘金美股優質資產打開了一扇窗。 同年12月6日,國內第一只真正意義上運用股指期貨工具進行風險對沖的公募基金落地嘉實基金,嘉實絕對收益的成立,填補了股票多空中性策略的市場空白,作為產品案例被納入基金業協會編著的《證券投資基金》一書。 在固定收益方面,公司建立了“純債”、“固收+”與“短債”三大固收細分賽道,契合不同客戶需求提供固定收益解決方案,形成了一站式固收精品貨架。比如,嘉實穩祥純債、嘉實穩華純債、嘉實穩元純債向來以低波動性取勝,被稱作嘉實純債“三劍客”。近年來,以嘉實穩固收益、嘉實穩惠和嘉實浦惠為代表的“固收+”,充分發揮嘉實大類資產配置優勢,以固收打底與權益資產的靈活配置,成為保本理財退出市場的居民理財替代的又一選擇。 踐行社會使命的擔當:分享資本市場改革的碩果 最近五年,中國資本市場改革日新月異,科創板、北交所和注冊制改革無疑為公募行業提供了更宏大的舞臺,嘉實基金與之的新故事也在續寫,緊隨市場創新產品便是最生動的注腳…… 2017年中國首批公募FOF登上舞臺,翻開了中國基金行業嶄新的一頁,這標志著公募基金行業資產配置的全新時代,不僅被視為行業的一大創新,也被譽為將改變資管業態的新力量。作為首批四只產品之一,10月26日,嘉實領航資產配置FOF產品正式啟航,探路資管行業發展的新方向。 而FOF作為養老金配置的重要載體,為接下來養老目標基金的誕生奠定了基礎。2018年8月,首批養老目標基金獲批,開啟了基金行業服務個人養老金的里程碑,嘉實亦是其中的幸運兒。嘉實養老目標日期2040五年采取FOF形式于2019年3月6日正式運行,自成立以來截至2021年末收益回報為64.61%,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26.22%。 數據來源:基金定期報告,嘉實養老目標基金經理:鄭科2019/3/6-2021/9/29,曹越奇2021/9/29-至今。近三年業績及同期比較基準2019(9.69%/5.25%),2020(37.37%/17.60%)、2021(9.24%/1.98%)。 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鳴鑼開市,開辟了支持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主戰場。作為首批7只科創板基金之一,嘉實科技創新于2019年5月7日宣告成立,截至2021年末, 成立2年間收益率為156.27%,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62.60%。 數據來源:wind,基金定期報告,嘉實科技創新基金經理:張丹華2020/7/21-2022/1/22,王貴重2019/5/7-至今。成立至2021年末業績及比較基準2019(24.40%/13.57%)、2020(85.35%/41.46%)、2021(11.15%/1.21%)。 時間來到2021年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鳴鑼開市,中國資本市場再次迎來歷史性的重要時刻。首批8家北交所基金火速獲批,嘉實榜上有名。嘉實北交所兩年精選兩年定期混合于19日重磅發行,兩年后將交出答卷。 不同市場環境下,公募基金每一輪產品創新的初衷十分簡單直接,無非是能力求貼近、滿足持有人需求的精細化、差異化產品。力求讓每一位投資人在經濟發展大潮中,通過規范化、透明化、專業化的公募基金管理,分享時代與社會發展的紅利。當然,這離不開投研的薪火相傳,離不開深度研究驅動的基本面投資,離不開對長期主義的堅持和對市場快變量的敏銳出擊。 *風險提示:投資人應當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并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基金是否和投資人的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疬^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文中基金產品標的指數的歷史漲跌幅不預示基金產品未來業績表現?;鹜顿Y需謹慎。
了解這家公募基金,不如先從這些產品開始
2022-04-25 來源:嘉實基金 關鍵詞: 基金 投資 理財
了解公募基金的發展史,可以從公募基金產品的進階變化史來觀察。
了解公募基金的發展史,可以從公募基金產品的進階變化史來觀察。
回顧一家公募機構的發展歷程,透過產品亦是窺見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進程與成果的縮影。而以基金產品為紐帶,連接起基金持有人、管理人、托管人及市場監管部門在內的所有參與者,共同見證了公募基金行業逐步走上規范和快速發展的道路。
作為公募“老十家”之一,嘉實基金一直站在關鍵時點與時代潮流同行,通過基于客戶需求的產品開放與薪火相傳的投研努力,力爭讓每一位投資人能分享到經濟發展的紅利的同時,也是為行業的發展留下了有跡可循的足跡。
時代的阿爾法:主動權益基金的發展蹤跡
隨著中國證券市場規模的擴大和居民理財需求的增長,1997年11月證監會頒布《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為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基金行業的發展拉開了序幕。 此后的2年間,國內第一批基金公司相繼成立,1999年3月25日,嘉實基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真正參與到這個嶄新的行業從無到有的墾荒過程,也就是后來江湖常說的“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1999年4月8日成立的基金泰和是嘉實發行的第一只公募基金,也是市場最早一批封閉式基金之一,并于2014年順應主流轉型為開放式基金,并更名為“嘉實泰和”,此后經歷多輪牛熊轉換,根據2014年基金中報披露數據,15年封閉期間,基金泰和累計凈值上漲達926.78%,超越同期上證綜指漲幅856.70個百分點。嘉實泰和自2014年封轉開以來累計收益回報為399.41%,同期業績比較基準104.05%,此為“嘉實長子”的成長足跡。 嘉實泰和基金2014年4月封轉開以來凈值走勢 數據來源:基金定期報告。2014-2021年凈值增長率分別為21.35%、55.97%、-0.69%、26.98%、-23.57%、70.57%、-6.98%,同期業績比較基準分別為42.84%、7.44%、-6.63%、15.14%、-16.74%、26.16%、20.29%、-2.12%。注:2014年數據為2014年4月4日至12月31日。其中,張弢自2014.4.4封轉開以來擔任嘉實泰和基金經理,管理至2014.12.30;基金經理王漢博任職期間為2014.11.26-2016.3.10;歸凱自2016.3.10擔任嘉實泰和基金經理至今。 2000年10月8日,證監會《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試點辦法》的出臺,開啟了基金行業新的發展時期,也奠定了公募基金賴以健康發展的基礎。以產品模式為驅動,基金公司逐漸由封閉式轉為開放式管理,行業在發展中規范,更是基金行業管理和經營理念的一次跨越。 2002年11月5日,嘉實成長收益正式發行,是嘉實試點開放式基金的試金石,也是公司出品的第一只開放式基金,嘉實成長收益回報A自成立以來截至2021年末業績為1495.55%,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138.34%。 數據來源: wind,基金定期報告。嘉實成長收益歷年基金經理如下:1. 竇玉明:2002年11月5日-2004年8月10日,2. 孫林:2003年1月24日-2007年4月17日,3. 劉志強:2006年11月23日-2008年7月21日,4.劉天君:2007年4月17日-2009年7月14日,2010年11月5日-2013年6月7日,5. 徐晨光:2009年7月4日-2010年11月5日,6. 任競輝:2012年12月17日-2013年6月19日,7.謝澤林:2015年12月31日-2017年7月18日,8. 邵秋濤:2013年6月7日-2019年11月19日,9.胡濤:2019年11月19日至今。從2010年到2021年各年度的凈值收益和基準收益分別是:1.29%/-14.46%,-15.51%/-21.64%,9.92%/3.12%,28.31%/-7.09%,18.88%/53.06%,66.86%/9.29%,-9.06%/-12.28%,17.25%/7.91%,-25.50%/-25.47%,14.87%/23.79%,68.92%/13.91%,-7.07%/4.78%。 2003年7月9日,嘉實一舉創新推出嘉實穩健、嘉實增長和嘉實債券三只產品,為嘉實開放式產品注入了新的血脈,后來逐步成為滿足不同客戶風險偏好需求的旗艦品類。其中,嘉實債券是公司推出的第一只債券型基金,而嘉實增長從成立至2021年末總收益達2733.52%,同期業績比較基準617.34%。 數據來源:基金定期報告,嘉實增長歷任基金經理:劉欣2003/7/9-2004/8/10,邵健2004/4/6-2015/7/8,張弢2009/1/16-2010/6/8,董理2015/7/8-2016/7/22,劉美玲2015/12/31-2017/11/18,季文華2017/11/18-2018/12/4,歸凱2018/12/4至今。近五年業績及比較基準2016(-7.80%/-9.54%), 2017(3.13%/-6.32%), 2018(-10.85%/-18.81%), 2019(52.23%/18.03%), 2020(65.67%/15.77%), 2021(-2.84%/13.31%) 。 隨著公募市場的擴容,開放式基金漸成主流,2004年4月1日,嘉實服務增值行業作為公司首只靈活配置型產品順勢而生,自成立以來截至2021年末收益回報957%,同期業績比較基準331%。 數據來源:基金定期報告,嘉實服務增值行業歷任基金經理:徐軼2004/4/1-2006/12/22,孫林2005/6/10-2007/4/17,黨開宇2006/12/22-2008/3/20,陳勤2008/3/20-2015/3/12,焦云2015/3/12-2017/11/23,李帥2017/11/23-2019/11/19,常蓁2019/11/19至今,牛歌2022/3/1至今。近五年業績及比較基準2017(2.91%/16.89%), 2018(-30.50%/-19.05%), 2019(35.41%/29.45%), 2020(61.77%/22.51%), 2021(-4.22%/-2.86%) 。 2004年10月28日,《證券投資基金法》審議通過,自此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業走上更快的發展軌道。此后十年間,嘉實積極響應市場變化發起十余只主動權益類開放式基金,這些產品不僅奠定了嘉實在權益市場中的江湖地位,也為公司推出一系列優質產品樹立了標桿性的典范。 而在價值風格領域,成立于2010年6月7日的嘉實價值優勢近十年來收益回報288.67%,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81.03%,已經成為嘉實價值風格最早布局的產品。2016年嘉實推出嘉實滬港深精選和2017年嘉實滬港深回報的推出,嘉實搭乘上深港通的時代快車,為投資者港股打開了投資通道。 數據來源:基金定期報告,嘉實價值優勢歷任基金經理:陳勤2010/6/7-2014/11/26,顧義河2012/10/10-2014/11/26,霍琳琳2014/11/26-2017/11/14,譚麗自2017/11/14管理。近五年業績及比較基準2017(23.88%/20.65%), 2018(-11.86%/-23.92%), 2019(39.64%/34.40%), 2020(61.32%/26.07%), 2021(2.25%/-4.67%) 。 繼嘉實泰和之后,成長風格亦有諸多后起之秀。為響應低碳經濟,嘉實基金于2015年底成立的嘉實環保低碳截至2021年末收益率為306.30%,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92.54%;成立于2016年2月4日的嘉實智能汽車,是國內首只智能汽車主題基金,截至2021年末收益率達345.50%,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74.18%;再比如,2017年3月16日隨著嘉實新能源新材料的宣告成立,站上了新能源的時代風口。 數據來源:基金定期報告,嘉實環保低碳歷任基金經理:李化松2015/12/30-2018/3/21,姚志鵬2018/3/21-至今擔任嘉實環保低碳基金經理。近五年業績及比較基準2017(33.13%/15.80%),2018(-32.95%/-27.99%),2019(53.37%/-19.07%),2020(53.37%/62.57%)、2021(19.22%/37.55%)。 嘉實智能汽車歷任基金經理:柏重波2016/2/4-2018/3/20,姚志鵬自2016年4月30日起至今。近五年業績及比較基準2017(20.16%/0.33%),2018(-24.83%/-25.07%),2019(65.63%/-17.37%),2020(93.19%/40.67%)、2021(23.85%17.54%)。 在均衡風格,亦有嘉實策略混合和嘉實優化紅利等多只產品,為投資者提供了股債靈活配比的產品之選。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行業賽道主題基金登上時代的舞臺。從2014年嘉實醫療保健到2015年嘉實新消費的探路,2016年相繼推出嘉實農業產業和嘉實物流產業,2017年從嘉實前沿科技到嘉實醫藥健康,2018年從嘉實資源精選到2019年嘉實消費精選,再到2020年嘉實基礎產業的推出,嘉實基金逐步形成了科技、大消費、大健康、先進制造四大主題賽道,通過績優產品排兵布陣,滿足市場日益增長的分享中國經濟紅利的配置需求。 貝塔的魅力:嘉實被動投資探路先鋒 時間回到2005年,這一年也是證券市場被動投資發展的元年。2005年4月8日,國內第一只跨市場指數——滬深300指數正式誕生,緊隨其后,全市場首只跟蹤滬深300的嘉實滬深300ETF聯接指數基金在四個月后正式成立,這不僅開創了嘉實基金指數基金的先河,更是奠定了公司在被動指數投資領域的市場領先定位。 此后,隨著滬深300指數產品的不斷豐富完善,嘉實基金創造了數個"第一":從國內首只跟蹤滬深300的指數基金,到深交所上市的首只滬深300ETF,深交所首批滬深300 ETF期權產品等。再到以滬深300指數作為參照的指數增強基金嘉實滬深300指數研究增強,以及Smart beta類產品嘉實滬深300紅利低波動ETF,共同組成了嘉實基金布局滬深300的"五種武器"。 伴隨資本市場結構化的趨勢,聚焦與前瞻布局同樣成為被動投資的重頭戲。伴隨著滬港通、深港通互聯互通機制的建立,嘉實多只產品搶占市場“第一”,H股50ETF是第一個深港互聯互通ETF,嘉實港股通新經濟指數LOF是目前唯一的場外港通股被動指數產品,嘉實中證滬港深互聯網ETF是全市場首批滬港深模式ETF。 為了把握產業投資機遇,嘉實近年來致力于為投資人提供布局細分產業的投資工具,在行業指數覆蓋新能源、科技制造、周期、金融地產和醫藥消費等方面,并深受投資者認可。嘉實中證稀土產業ETF、嘉實中證稀有金屬主題ETF、嘉實中證軟件服務ETF均在同類產品中全市場占據重要地位。近日剛結束募集的嘉實綠色電力ETF即將上市,將是全市場首只布局綠色電力產業機遇的被動型產品。4月15日,嘉實上證科創板新一代信息技術ETF正式獲批,首批科創板行業主題ETF僅有2家機構獲準,嘉實位列其一。 發展至今,嘉實基金在權益方面已覆蓋精品股票、基石固收、Smart Beta與量化投資、海外投資與資產配置五大投資能力。 勇立潮頭的創新:產品體系全面開花 時間再次回到2005年,這一年是貨幣基金的元年,作為我國金融市場的創新工具,以其風險低、收益穩健和流動性好的特點,有效滿足了機構投資者的短期資金配置需求,嘉實貨幣應運而生。自此,初步構建起了嘉實在貨幣基金、債券基金、混合基金和股票基金健全完善的產品體系。 數據來源:定期報告 截止時間 2021年末,本基金自成立凈值增長率超業績基準25% 也正是敏銳地把握住這一市場需求,嘉實基金于2006年4月26日推出全市場首只短期純債基金——嘉實超短債,填補了公募市場上短期債券品類的空白。運行16年以來,截至2021年末,嘉實超短債C累計超收益68.01%,同期業績比較基準42.75%,累計分紅156次,分紅總額18.27億元,在短期純債型基金中位居首位,一以貫之以低波動性、分紅多的特點給投資者帶來良好的持有體驗。 數據來源:基金公告,定期報告。2017~2021年,嘉實超短債每個會計年度業績分別為3.88%、5.24%、3.20%、2.31%和2.43%,同期業績基準均為1.50%。歷任基金經理:李金燦2019/05/2至今,李瞳2017/5/24至2022/03/29,魏莉自2009/01/26到2017/05/24,吳洪堅自2006/10/28到2010/03/11,郭林軍自2006/04/26-2007/12/28。嘉實超短債A類份額于2021年6月24日新設,截至2021年末凈值增長1.35%,業績比較基準上漲0.78%。 2005年證監會發布了《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證券投資管理試行辦法》,開啟了公募行業全球投資的時代,嘉實基金獲得首批QDII資格,并順勢推出了首批QDII基金。 相較于海外市場成熟的另類基金,國內起步較晚,嘉實再次扛起了創新的大旗,2011年8月4日嘉實黃金QDII的問世,成為首批以黃金QDII探路另類投資最先“吃螃蟹的人”。 2013年新《證券投資基金》實施后,允許發展公募另類基金,此后幾年間,嘉實全球房地產QDII、嘉實原油QDII等另類投資基金先后成立,嘉實緊跟市場發展步伐,持續健全自身產品體系,走在行業前列。 2013年6月,嘉實美國成長QDII的發行,成為全市場首只以人民幣和美元現匯雙幣種投資美股的QDII基金,為投資者掘金美股優質資產打開了一扇窗。 同年12月6日,國內第一只真正意義上運用股指期貨工具進行風險對沖的公募基金落地嘉實基金,嘉實絕對收益的成立,填補了股票多空中性策略的市場空白,作為產品案例被納入基金業協會編著的《證券投資基金》一書。 在固定收益方面,公司建立了“純債”、“固收+”與“短債”三大固收細分賽道,契合不同客戶需求提供固定收益解決方案,形成了一站式固收精品貨架。比如,嘉實穩祥純債、嘉實穩華純債、嘉實穩元純債向來以低波動性取勝,被稱作嘉實純債“三劍客”。近年來,以嘉實穩固收益、嘉實穩惠和嘉實浦惠為代表的“固收+”,充分發揮嘉實大類資產配置優勢,以固收打底與權益資產的靈活配置,成為保本理財退出市場的居民理財替代的又一選擇。 踐行社會使命的擔當:分享資本市場改革的碩果 最近五年,中國資本市場改革日新月異,科創板、北交所和注冊制改革無疑為公募行業提供了更宏大的舞臺,嘉實基金與之的新故事也在續寫,緊隨市場創新產品便是最生動的注腳…… 2017年中國首批公募FOF登上舞臺,翻開了中國基金行業嶄新的一頁,這標志著公募基金行業資產配置的全新時代,不僅被視為行業的一大創新,也被譽為將改變資管業態的新力量。作為首批四只產品之一,10月26日,嘉實領航資產配置FOF產品正式啟航,探路資管行業發展的新方向。 而FOF作為養老金配置的重要載體,為接下來養老目標基金的誕生奠定了基礎。2018年8月,首批養老目標基金獲批,開啟了基金行業服務個人養老金的里程碑,嘉實亦是其中的幸運兒。嘉實養老目標日期2040五年采取FOF形式于2019年3月6日正式運行,自成立以來截至2021年末收益回報為64.61%,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26.22%。 數據來源:基金定期報告,嘉實養老目標基金經理:鄭科2019/3/6-2021/9/29,曹越奇2021/9/29-至今。近三年業績及同期比較基準2019(9.69%/5.25%),2020(37.37%/17.60%)、2021(9.24%/1.98%)。 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鳴鑼開市,開辟了支持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主戰場。作為首批7只科創板基金之一,嘉實科技創新于2019年5月7日宣告成立,截至2021年末, 成立2年間收益率為156.27%,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62.60%。 數據來源:wind,基金定期報告,嘉實科技創新基金經理:張丹華2020/7/21-2022/1/22,王貴重2019/5/7-至今。成立至2021年末業績及比較基準2019(24.40%/13.57%)、2020(85.35%/41.46%)、2021(11.15%/1.21%)。 時間來到2021年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鳴鑼開市,中國資本市場再次迎來歷史性的重要時刻。首批8家北交所基金火速獲批,嘉實榜上有名。嘉實北交所兩年精選兩年定期混合于19日重磅發行,兩年后將交出答卷。 不同市場環境下,公募基金每一輪產品創新的初衷十分簡單直接,無非是能力求貼近、滿足持有人需求的精細化、差異化產品。力求讓每一位投資人在經濟發展大潮中,通過規范化、透明化、專業化的公募基金管理,分享時代與社會發展的紅利。當然,這離不開投研的薪火相傳,離不開深度研究驅動的基本面投資,離不開對長期主義的堅持和對市場快變量的敏銳出擊。 *風險提示:投資人應當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并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基金是否和投資人的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疬^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文中基金產品標的指數的歷史漲跌幅不預示基金產品未來業績表現?;鹜顿Y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