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l9zjx"><listing id="l9zjx"><nobr id="l9zjx"></nobr></listing></form>

    
    
    <p id="l9zjx"></p>
    <p id="l9zjx"><strike id="l9zjx"><p id="l9zjx"></p></strike></p>

    <i id="l9zjx"><b id="l9zjx"><menuitem id="l9zjx"></menuitem></b></i>
      <big id="l9zjx"><address id="l9zjx"><rp id="l9zjx"></rp></address></big>

        <p id="l9zjx"><noframes id="l9zjx"><dfn id="l9zjx"></dfn>

        本文相關基金

        更多

        相關資訊

        嘉實動態

        歷次美聯儲加息,對港股有何影響?

        字體大?。?a href="javaScript:void(0)">小

        1990年至今,美聯儲共觸發五輪加息周期,分別起始于1994年2月、1999年6月、2004年6月、2015年12月及2022年3月。通過分析我國貨幣政策在美加息前后的變化以及港股的期間表現,我們得出以下兩個主要結論。

        首先,我國貨幣政策相對獨立,始終堅持“以我為主”的政策主基調。雖然當前正處于美聯儲第五輪加息周期中,但中美兩國間貨幣政策錯位,由于國內PPI高點已過且CPI預期未來溫和上漲,目前我國貨幣政策主要關注經濟結構,整體政策“易松難緊”,寬信用環境或將持續。

        其次,美聯儲降息僅在短期內對資本市場造成沖擊。但貨幣政策變化很難對股票市場造成中長期維度的不利影響。同時,各主題/行業板塊在不同加息周期中的表現并沒有確定性。尤其是成長股,在加息周期中并不一定有較差表現。比如信息科技板塊,在第二輪美國加息周期中是10個標普細分行業中收益率最高的行業。此外,由于代表中國新型經濟發展方向的在港上市公司,都是中國企業,業績和盈利受中國經濟發展影響更大,即使短期受到海外市場資金流動的影響,但這不會改變新經濟港股的基本面發展。

        隨著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新經濟港股在經歷了嚴監管、疫情負面影響以及海外政策事件(中概退市、美股加息等)后,現在已經有明顯長期投資價值。當前,國內疫情正逐步好轉,以及互聯網監管政策底已現,疊加相比海外更寬松的流動性環境,新經濟港股有望迎來盈利復蘇和估值復蘇的超額雙擊回報。

        歷次美聯儲加息,對港股有何影響?


        歷次美聯儲加息,對港股有何影響?

        l 第一輪加息:1994年2月 至 1995年2月

        再維持長達5年的降息政策后,美聯儲在1994年2月4日開啟90年代第一輪加息周期,直至1995年2月。時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為預防經濟過熱,在通脹未起的時候,就采取預防式貨幣政策調控。

        94年美國經濟過熱已十分顯著:GDP同比增長超3%,二季度原油上漲超30%,同時失業率持續低于6.5%。通過提前加息,格林斯潘成功抑制美國通脹高啟并實現經濟軟著陸,在避免將美國經濟帶入滯漲的同時,也為后續經濟騰飛奠定良好的流動性環境。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輪加息周期中,美聯儲不僅頻率密集且幅度也較大,包括1次75bp加息、1次50bp加息和1次緊急利率調整。

        美聯儲對資本市場最主要的影響是超預期的加息變化,當加息預期被市場接受后,加息落地時對股價的影響較小。由于這一輪加息超市場預期且加息幅度較大,美股顯著承壓,加息開始三個月內,所有板塊均未取得正收益,半年內,三大股指均下探超4%。但其后,受益于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信息技術板塊走出獨立行情,整個加息周期中上漲近20%。同期,港股主要以非國內上市公司為主,受到海外流動性變化影響較大,在全球風險偏好隨著美聯儲加息走高后,港股受到海外資本拋售,在第一輪加息周期中下跌近40%。

        歷次美聯儲加息,對港股有何影響?

        在美聯儲開啟第一輪加息周期之前,我國為了抑制經濟過熱和通脹大幅攀升,已于1993年5月率先開啟加息。1993年一季度我國實際GDP同比增長已達到15.3%,而CPI當月同比增速超12.0%且未有下降趨勢。面對過熱的經濟和通脹,我國央行先于美聯儲啟動了加息。但在美聯儲進入加息周期后,由于我國通脹已被控制,該期間我國沒有再繼續加息。

        歷次美聯儲加息,對港股有何影響?

        l 第二輪加息:1999年7月 至 2000年5月

        97年突發的亞洲金融危機打斷了美聯儲原計劃開始的新一輪加息周期。為了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沖擊,美聯儲在98年通過降息的政策緩解外部沖擊。隨著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逐漸削弱,以及亞洲金融危機后美國的經濟政策過度寬松,美聯儲在1999年7月重啟新一輪加息,本輪加息周期延續18 個月。

        本輪加息開始后,全球資本資本市場迎來“互聯網泡沫”,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納斯達克指數走出獨立行情,在首次加息后半年內漲超50%。同時期,恒生指數指數在首次加息后短期受到沖擊,但最終走出V型反轉,取得區間顯著正收益。

        歷次美聯儲加息,對港股有何影響?

        在本輪美聯儲加息前,中美兩國所處不同經濟周期,我國尚處于經濟增速下滑、通縮風險上升的宏觀環境下。在內憂外患的雙重挑戰下,國內貨幣政策已早在1997年Q4進入寬松周期,從1997年10月至1999年6月,我國經歷5次大幅度降息。當美國開啟第二輪加息周期時,我國已處于流動性寬松的中后期。

        歷次美聯儲加息,對港股有何影響?

        l 第三輪加息:2004年7月 至 2006年6月

        在經歷了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以及“9.11”事件后,為了防止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美聯儲在2001年至2003年期間連續13次降息。彼時,在長達三年的寬流動性環境下,美國房地產市場空前繁榮,通脹也有抬頭的趨勢。為了消除房地產泡沫風險以及抑制經濟過熱,美聯儲從2004年6月30日開始加息,直至2006年6月,期間美國聯邦基金目標利率提升425bp,是加息幅度最大的一次。

        本次加息短期對美股市場造成較大的沖擊,首次加息后的三個月內,美股三大股指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調,尤其是對流動性更敏感的納指跌幅超過7%。但受益于較好的經濟基本面,以及取得伊拉克戰爭的勝利,美股在經歷短暫調整后重新上揚,在本輪加息周期內,三大指數盡數取得正收益。

        本輪加息周期中,港股與美股表現大相徑庭,在整個加息周期中,受中國經濟快速增長驅動,港股走出牛市行情。隨著中國在2001年底正式加入WTO,越來越多的內地企業為了國際化戰略選擇在香港上市。2002年至2006年間,大陸在港上市企業數量占比提升1倍,總市值占比更是從25%提高到68%,大陸經濟對港股表現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彼時,得益于大陸寬松的流動性環境,以及入世后經濟高速增長的紅利,港股盈利增長,開啟牛市行情,恒生指數在本輪周期中漲超30%。

        歷次美聯儲加息,對港股有何影響?

        次輪加息周期中,雖然中美貨幣政策有重合,但我國并未采用跟隨式加息策略。進入2004年,隨著通脹高啟,我國在2004年10月首次加息,其后隨著通脹下行,我國再未調整貨幣政策直至2006年Q2。

        歷次美聯儲加息,對港股有何影響?

        l 第四輪加息:2015年12月 至 2018年12月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美聯儲短期內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由4.25%降至0.25%,并維持這歷史低點直至加息前。另一方面,為了防止美國經濟進入衰退,在2008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間美聯儲先后推出四輪量化寬松政策(QE:Quantitative Easing)。為了在危機后快速平復金融市場恐慌情緒,美聯儲向市場提供超額流動性支持,并通過壓低長期利率以刺激實體經濟發展。隨著美國經濟逐步企穩向好,非常規貨幣政策達到預期效果,美聯儲在2015年12月啟動第四輪加息。此次加息周期雖然持續3年時間,但力度較緩和,累計加息225bp,加息后聯邦利率也依然維持相對低點(2.5%)。本輪加息主要針對前期非常規的貨幣政策,從而達到貨幣政策正?;?,為后續防范風險和危機應對預留政策空間。

        首次加息落地后,由于擔憂流動性緊縮將扭處于弱復蘇的美國經濟,美股在首次加息后的一個月內全線下挫,僅具有防御屬性的公共事業板塊錄得小幅上漲。其后,隨著美國經濟持續復蘇,疊加全球資金加速回流,在業績回升及估值提升的雙擊下,美股在短期探底后進入新的牛市,三大股指屢創新高。以FAANG為代表的美國新興科技巨頭在此期間收入持續高增長,成為推動美股上漲的主要力量。

        此輪加息伊始,美國加息造成全球投資者風險偏好和情緒下降,對新興市場沖擊較大,疊加上市公司年報不及預期,港股短期迅速下跌,同時期A股的疲軟也進一步拖累了港股的表現。其后,受益于全球油價的高漲,港股的原材料和能源板塊率先反彈,但港股表現依然疲弱。進入2006年Q3,隨著國內供給側改革的逐步深入,龍頭公司受益于結構性改革帶來的集中度的提升以及行業盈利水平的修復,在中資銀行股為代表的紅籌股的拉動下,港股迎來反轉。同時,以美國科技股的估值為錨,港股的資訊科技板塊也迎來了估值和盈利的戴維斯雙擊。

        歷次美聯儲加息,對港股有何影響?

        本輪美國加息開啟前,我國正處于穩增長的寬流動性周期,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為市場持續注入流動性。當美國開始加息時,我國不再降息,并且在2017年起,我國逐步跟隨美聯儲政策開始加息直至2018年初。

        歷次美聯儲加息,對港股有何影響?

        l 第五輪加息:2022年3月 至今

        當前,美國面臨很嚴重的通貨膨脹,2月美國核心PCE當月同比高達5.3%,創下近40年以來的新高,并且持續維持在5%附近的高位。同時,俄烏戰爭進一步推升能源價格,導致美國通脹水平并未見到拐點??刂仆浐统浞志蜆I一直就是美聯儲兩大主要職責。目前,美國失業率持續位于3.6%的歷史低位,因此控制通脹就是當前美聯儲最主要的任務。從今年3月起,美聯儲開啟新一輪加息周期。此輪加息周期,美聯儲表現出對抑制通脹的堅決態度,一改此前25bp的緩慢加息節奏,通過一次50bp,一次75bp,短時期內將聯邦基準利率提升150bp,以遏制通脹再度飆升,而這也是美聯儲自1994年以來最大加息幅度。而根據美聯儲公布的點陣圖,預計今年還有4次左右的加息。同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宣布下半年開始縮表計劃,在增加借貸成本的同時進一步降低市場的流動性。

        美聯儲此次加息,不論是加息的頻率還是加息的力度都超市場預期,因此造成投資者對流動性的擔憂以及風險偏好的提升,從而全面沖擊全球資本市場。除受益于油價高漲的能源板塊依然保持正收益,美股其他板塊在本輪加息周期中都大幅回調。尤其是對流動性更敏感的科技和金融板塊,在加息后的3個月內調整幅度都超過17%,納指跌幅更是接近20%,以步入技術性熊市。另一方面,由于美國正處于疫情修復后的尾聲,市場在美聯儲一次性加息75bp后逐步開始交易經濟衰退,從而對非必須消費和房地產板塊造成進一步的沖擊。

        而港股,尤其是以新經濟為代表的港股通新經濟指數在本輪美國加息周期中走出獨立行情,自美聯儲加息起的三個月內港股通新經濟指數已漲幅超9%。雖然港股在短時間內有可能受到美股震蕩的影響,但隨著大陸上市公司在港股市值占比中已取得絕對量級,以及南下資金對港股定價權的日益加深,香港上市公司的業績和盈利將更多的受到國內經濟發展的影響。

        歷次美聯儲加息,對港股有何影響?


        歷次美聯儲加息,對港股有何影響?

        當前,中美兩國處于不同的經濟周期,美國處于疫情復蘇的后周期面臨著衰退的危機,而我國正逐步走出疫情影響,宏觀經濟觸底回升。同時,由于我國在21年初提前收緊流動性,為此后的貨幣政策預留一定的操作空間。未來,隨著國內經濟的企穩和復蘇,代表中國新經濟發展方向的港股將首先迎來盈利的回升和基本面的向好。同時,隨著全球加息逐步進入尾聲,港股的估值也將得到進一步的修復。盡管港股通新經濟指數經歷了3月份以來的反彈,但它的估值依然處于歷史低位區間,具有長期投資價值。

        投資者可關注嘉實恒生港股通新經濟指數基金(A類:501311/C類:006614),基金緊密跟蹤恒生港股通新經濟指數。建議具有相應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逢低布局,在港股價值洼地中搶占先“基”。

        風險提示:基金投資需謹慎。投資人應當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特別是特有風險,并根據自身投資目的、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是否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鸸芾砣顺兄Z以誠實信用、謹慎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過往業績不預示其未來業績,其他基金業績不構成本基金業績的保證。


        歷次美聯儲加息,對港股有何影響?

        2022-06-27 來源:嘉實基金 關鍵詞: 基金 投資 理財

        當前,國內疫情正逐步好轉,以及互聯網監管政策底已現,疊加相比海外更寬松的流動性環境,新經濟港股有望迎來盈利復蘇和估值復蘇的超額雙擊回報。

        1990年至今,美聯儲共觸發五輪加息周期,分別起始于1994年2月、1999年6月、2004年6月、2015年12月及2022年3月。通過分析我國貨幣政策在美加息前后的變化以及港股的期間表現,我們得出以下兩個主要結論。

        首先,我國貨幣政策相對獨立,始終堅持“以我為主”的政策主基調。雖然當前正處于美聯儲第五輪加息周期中,但中美兩國間貨幣政策錯位,由于國內PPI高點已過且CPI預期未來溫和上漲,目前我國貨幣政策主要關注經濟結構,整體政策“易松難緊”,寬信用環境或將持續。

        其次,美聯儲降息僅在短期內對資本市場造成沖擊。但貨幣政策變化很難對股票市場造成中長期維度的不利影響。同時,各主題/行業板塊在不同加息周期中的表現并沒有確定性。尤其是成長股,在加息周期中并不一定有較差表現。比如信息科技板塊,在第二輪美國加息周期中是10個標普細分行業中收益率最高的行業。此外,由于代表中國新型經濟發展方向的在港上市公司,都是中國企業,業績和盈利受中國經濟發展影響更大,即使短期受到海外市場資金流動的影響,但這不會改變新經濟港股的基本面發展。

        隨著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新經濟港股在經歷了嚴監管、疫情負面影響以及海外政策事件(中概退市、美股加息等)后,現在已經有明顯長期投資價值。當前,國內疫情正逐步好轉,以及互聯網監管政策底已現,疊加相比海外更寬松的流動性環境,新經濟港股有望迎來盈利復蘇和估值復蘇的超額雙擊回報。

        歷次美聯儲加息,對港股有何影響?


        歷次美聯儲加息,對港股有何影響?

        l 第一輪加息:1994年2月 至 1995年2月

        再維持長達5年的降息政策后,美聯儲在1994年2月4日開啟90年代第一輪加息周期,直至1995年2月。時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為預防經濟過熱,在通脹未起的時候,就采取預防式貨幣政策調控。

        94年美國經濟過熱已十分顯著:GDP同比增長超3%,二季度原油上漲超30%,同時失業率持續低于6.5%。通過提前加息,格林斯潘成功抑制美國通脹高啟并實現經濟軟著陸,在避免將美國經濟帶入滯漲的同時,也為后續經濟騰飛奠定良好的流動性環境。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輪加息周期中,美聯儲不僅頻率密集且幅度也較大,包括1次75bp加息、1次50bp加息和1次緊急利率調整。

        美聯儲對資本市場最主要的影響是超預期的加息變化,當加息預期被市場接受后,加息落地時對股價的影響較小。由于這一輪加息超市場預期且加息幅度較大,美股顯著承壓,加息開始三個月內,所有板塊均未取得正收益,半年內,三大股指均下探超4%。但其后,受益于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信息技術板塊走出獨立行情,整個加息周期中上漲近20%。同期,港股主要以非國內上市公司為主,受到海外流動性變化影響較大,在全球風險偏好隨著美聯儲加息走高后,港股受到海外資本拋售,在第一輪加息周期中下跌近40%。

        歷次美聯儲加息,對港股有何影響?

        在美聯儲開啟第一輪加息周期之前,我國為了抑制經濟過熱和通脹大幅攀升,已于1993年5月率先開啟加息。1993年一季度我國實際GDP同比增長已達到15.3%,而CPI當月同比增速超12.0%且未有下降趨勢。面對過熱的經濟和通脹,我國央行先于美聯儲啟動了加息。但在美聯儲進入加息周期后,由于我國通脹已被控制,該期間我國沒有再繼續加息。

        歷次美聯儲加息,對港股有何影響?

        l 第二輪加息:1999年7月 至 2000年5月

        97年突發的亞洲金融危機打斷了美聯儲原計劃開始的新一輪加息周期。為了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沖擊,美聯儲在98年通過降息的政策緩解外部沖擊。隨著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逐漸削弱,以及亞洲金融危機后美國的經濟政策過度寬松,美聯儲在1999年7月重啟新一輪加息,本輪加息周期延續18 個月。

        本輪加息開始后,全球資本資本市場迎來“互聯網泡沫”,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納斯達克指數走出獨立行情,在首次加息后半年內漲超50%。同時期,恒生指數指數在首次加息后短期受到沖擊,但最終走出V型反轉,取得區間顯著正收益。

        歷次美聯儲加息,對港股有何影響?

        在本輪美聯儲加息前,中美兩國所處不同經濟周期,我國尚處于經濟增速下滑、通縮風險上升的宏觀環境下。在內憂外患的雙重挑戰下,國內貨幣政策已早在1997年Q4進入寬松周期,從1997年10月至1999年6月,我國經歷5次大幅度降息。當美國開啟第二輪加息周期時,我國已處于流動性寬松的中后期。

        歷次美聯儲加息,對港股有何影響?

        l 第三輪加息:2004年7月 至 2006年6月

        在經歷了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以及“9.11”事件后,為了防止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美聯儲在2001年至2003年期間連續13次降息。彼時,在長達三年的寬流動性環境下,美國房地產市場空前繁榮,通脹也有抬頭的趨勢。為了消除房地產泡沫風險以及抑制經濟過熱,美聯儲從2004年6月30日開始加息,直至2006年6月,期間美國聯邦基金目標利率提升425bp,是加息幅度最大的一次。

        本次加息短期對美股市場造成較大的沖擊,首次加息后的三個月內,美股三大股指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調,尤其是對流動性更敏感的納指跌幅超過7%。但受益于較好的經濟基本面,以及取得伊拉克戰爭的勝利,美股在經歷短暫調整后重新上揚,在本輪加息周期內,三大指數盡數取得正收益。

        本輪加息周期中,港股與美股表現大相徑庭,在整個加息周期中,受中國經濟快速增長驅動,港股走出牛市行情。隨著中國在2001年底正式加入WTO,越來越多的內地企業為了國際化戰略選擇在香港上市。2002年至2006年間,大陸在港上市企業數量占比提升1倍,總市值占比更是從25%提高到68%,大陸經濟對港股表現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彼時,得益于大陸寬松的流動性環境,以及入世后經濟高速增長的紅利,港股盈利增長,開啟牛市行情,恒生指數在本輪周期中漲超30%。

        歷次美聯儲加息,對港股有何影響?

        次輪加息周期中,雖然中美貨幣政策有重合,但我國并未采用跟隨式加息策略。進入2004年,隨著通脹高啟,我國在2004年10月首次加息,其后隨著通脹下行,我國再未調整貨幣政策直至2006年Q2。

        歷次美聯儲加息,對港股有何影響?

        l 第四輪加息:2015年12月 至 2018年12月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美聯儲短期內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由4.25%降至0.25%,并維持這歷史低點直至加息前。另一方面,為了防止美國經濟進入衰退,在2008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間美聯儲先后推出四輪量化寬松政策(QE:Quantitative Easing)。為了在危機后快速平復金融市場恐慌情緒,美聯儲向市場提供超額流動性支持,并通過壓低長期利率以刺激實體經濟發展。隨著美國經濟逐步企穩向好,非常規貨幣政策達到預期效果,美聯儲在2015年12月啟動第四輪加息。此次加息周期雖然持續3年時間,但力度較緩和,累計加息225bp,加息后聯邦利率也依然維持相對低點(2.5%)。本輪加息主要針對前期非常規的貨幣政策,從而達到貨幣政策正?;?,為后續防范風險和危機應對預留政策空間。

        首次加息落地后,由于擔憂流動性緊縮將扭處于弱復蘇的美國經濟,美股在首次加息后的一個月內全線下挫,僅具有防御屬性的公共事業板塊錄得小幅上漲。其后,隨著美國經濟持續復蘇,疊加全球資金加速回流,在業績回升及估值提升的雙擊下,美股在短期探底后進入新的牛市,三大股指屢創新高。以FAANG為代表的美國新興科技巨頭在此期間收入持續高增長,成為推動美股上漲的主要力量。

        此輪加息伊始,美國加息造成全球投資者風險偏好和情緒下降,對新興市場沖擊較大,疊加上市公司年報不及預期,港股短期迅速下跌,同時期A股的疲軟也進一步拖累了港股的表現。其后,受益于全球油價的高漲,港股的原材料和能源板塊率先反彈,但港股表現依然疲弱。進入2006年Q3,隨著國內供給側改革的逐步深入,龍頭公司受益于結構性改革帶來的集中度的提升以及行業盈利水平的修復,在中資銀行股為代表的紅籌股的拉動下,港股迎來反轉。同時,以美國科技股的估值為錨,港股的資訊科技板塊也迎來了估值和盈利的戴維斯雙擊。

        歷次美聯儲加息,對港股有何影響?

        本輪美國加息開啟前,我國正處于穩增長的寬流動性周期,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為市場持續注入流動性。當美國開始加息時,我國不再降息,并且在2017年起,我國逐步跟隨美聯儲政策開始加息直至2018年初。

        歷次美聯儲加息,對港股有何影響?

        l 第五輪加息:2022年3月 至今

        當前,美國面臨很嚴重的通貨膨脹,2月美國核心PCE當月同比高達5.3%,創下近40年以來的新高,并且持續維持在5%附近的高位。同時,俄烏戰爭進一步推升能源價格,導致美國通脹水平并未見到拐點??刂仆浐统浞志蜆I一直就是美聯儲兩大主要職責。目前,美國失業率持續位于3.6%的歷史低位,因此控制通脹就是當前美聯儲最主要的任務。從今年3月起,美聯儲開啟新一輪加息周期。此輪加息周期,美聯儲表現出對抑制通脹的堅決態度,一改此前25bp的緩慢加息節奏,通過一次50bp,一次75bp,短時期內將聯邦基準利率提升150bp,以遏制通脹再度飆升,而這也是美聯儲自1994年以來最大加息幅度。而根據美聯儲公布的點陣圖,預計今年還有4次左右的加息。同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宣布下半年開始縮表計劃,在增加借貸成本的同時進一步降低市場的流動性。

        美聯儲此次加息,不論是加息的頻率還是加息的力度都超市場預期,因此造成投資者對流動性的擔憂以及風險偏好的提升,從而全面沖擊全球資本市場。除受益于油價高漲的能源板塊依然保持正收益,美股其他板塊在本輪加息周期中都大幅回調。尤其是對流動性更敏感的科技和金融板塊,在加息后的3個月內調整幅度都超過17%,納指跌幅更是接近20%,以步入技術性熊市。另一方面,由于美國正處于疫情修復后的尾聲,市場在美聯儲一次性加息75bp后逐步開始交易經濟衰退,從而對非必須消費和房地產板塊造成進一步的沖擊。

        而港股,尤其是以新經濟為代表的港股通新經濟指數在本輪美國加息周期中走出獨立行情,自美聯儲加息起的三個月內港股通新經濟指數已漲幅超9%。雖然港股在短時間內有可能受到美股震蕩的影響,但隨著大陸上市公司在港股市值占比中已取得絕對量級,以及南下資金對港股定價權的日益加深,香港上市公司的業績和盈利將更多的受到國內經濟發展的影響。

        歷次美聯儲加息,對港股有何影響?


        歷次美聯儲加息,對港股有何影響?

        當前,中美兩國處于不同的經濟周期,美國處于疫情復蘇的后周期面臨著衰退的危機,而我國正逐步走出疫情影響,宏觀經濟觸底回升。同時,由于我國在21年初提前收緊流動性,為此后的貨幣政策預留一定的操作空間。未來,隨著國內經濟的企穩和復蘇,代表中國新經濟發展方向的港股將首先迎來盈利的回升和基本面的向好。同時,隨著全球加息逐步進入尾聲,港股的估值也將得到進一步的修復。盡管港股通新經濟指數經歷了3月份以來的反彈,但它的估值依然處于歷史低位區間,具有長期投資價值。

        投資者可關注嘉實恒生港股通新經濟指數基金(A類:501311/C類:006614),基金緊密跟蹤恒生港股通新經濟指數。建議具有相應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逢低布局,在港股價值洼地中搶占先“基”。

        風險提示:基金投資需謹慎。投資人應當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特別是特有風險,并根據自身投資目的、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是否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鸸芾砣顺兄Z以誠實信用、謹慎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過往業績不預示其未來業績,其他基金業績不構成本基金業績的保證。


        久久综合亚洲色_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软件_欧美综合天天夜夜久久_精品中文字幕在线57页